為期5天的歐洲漢學學會第20屆雙年會已於7月22至26日在葡萄牙米尼奧大學及科英布拉大學兩地隆重舉行,本會應邀與科英布拉大學合辦其7月25至26日舉行的會議部分。此外,更組織多位專家學者赴葡參與是次會議,當中包括美國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明銶教授,澳門利氏學社社長萬德化(Artur K. Wardega, S.J.)、研究員趙儀文(Yves Camus, S.J.)和研究員胡紀倫(Cesar GuillenNu-ñez)。是次研討會以“漢學本源至跨學科研究:漢學的今與昔"(From the Origins of Sinology to Current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Approaches: Bridging the Past and Fu-ture of Chinese Studies)為主題,研討內容涵蓋漢學研究的方方面面:東西方交流、澳門研究、經濟、性別研究、歷史、國際關係、法律、政治及社會學等多個領域。
歐洲漢學學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EACS)於1975年在巴黎成立,為一非營利組織,其設立旨在提升及促進歐洲地區的漢學學術研究活動。學會每兩年舉辦一屆的歐洲漢學學會雙年會,由各個漢學機構輪流主辦、歷史悠久,為國際漢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討論與交流平台。第20屆雙年會首次在葡萄牙舉行,於科英布拉大學舉辦的研討會開幕式在7月25日上午舉行,儀式由科英布拉大學校長João Gabriel Silva及歐洲漢學學會會長Roger Greatrex主持,並由美國史丹福大學客座研究員陳明銶教授擔任主題發言嘉賓,以《中歐對接五百年的反思──比較澳門與香港的軟實力》為題發表開幕辭。
世界各地學者於研討會上分別就40多項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各抒已見,其中包括“中國與歐洲──對話、互動和外交挑戰"、“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歷史、外交、衝突與合作"、“中國對外投資──國家與企業戰略"、“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論中國宏觀經濟政策",以及“澳門與中西方的關係”等等課題。澳門利氏學社社長萬德化、研究員趙儀文、研究員胡紀倫,以及劉晶晶等多位專家亦分別發表有關澳門研究的論文,包括有“耶穌會對現今澳門及中國的貢獻:它的創立與未來發展”、“澳門與耶穌會:從歷史的稜鏡中閱讀”、“從廢墟中堀起:澳門及中國的耶穌會建築物”和“耶穌會士在澳傳教的復興”等。
會議期間不同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聚首一堂、交流暢敍,展示國際漢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發展趨勢。來自國內及歐美等各地區的與會學者多達600餘位,其規模盛大,具有相當的代表性和權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