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論東亞諸國文化認同
27/07/2006

  應澳門基金會邀請,內地知名學者、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敎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葛兆光,昨日下午六時半在藝術博物館演講廳主持了一場題為“心遠地自偏:近世東亞諸國的文化認同問題”學術講座,敎授以生動的言詞及淵博的學識,以具體的歷史例子,從中國、日本及朝鮮三國在文化認同方面的差距對比及共同淵源的探究,為現場觀衆提供了一頓精彩的精神盛宴。


  葛兆光圍繞自十七世紀中葉以來,以中華文化為主導的東亞諸國的文化認同等問題展開闡述。他指出,在近世中國尤其是廿世紀以前,眞正成為文化問題的,是與中國相近的日本和朝鮮。可是,十七世紀中葉以來,東亞諸國的文化認同已經崩壞和消弱,過去維繫東亞的文化認同基礎已經成為歷史,現實東亞中,彼此的敵意、鄙夷和緊張卻越來越厲害,在朝鮮、日本和中國之間充滿了偏見、誤解和不信任。  


  葛兆光認為,要談論東亞的文化認同,需先回顧歷史,面對現在,及展望將來。  

  他認為,所謂文化認同是對某一種文化,包括價値觀、風俗習慣、精神特質表示讚賞,並且願意承認自己是其中一分子。這種認同可以超越國界、族群和政治,成為聯繫不同人群的紐帶,因此是現代要積極建設和提倡的。現在的東亞有太多複雜的問題解決不了,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大家都把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過多地重疊看待。  


  葛兆光表示,文化認同基礎的建立,不僅在東亞,在澳門也是應當積極推動的。澳門的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之間如何可以多年來和平共處,澳門本身具有的多種文化認同,如何在漫長的歷史中,彼此相安無事等問題,都値得現今處身高度發展社會、有意建立和諧社會的澳門居民討論和思考。

(來源:二00六年七月二十七日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