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市民日報2015/11/15
「兩岸四地大學生公共治理與區域互動」論壇昨日假澳門旅遊塔舉行,有參與學者指現時社會發展中,政府與普羅大眾的參與性不對稱,年輕一輩意見不易被聽取,容易覺得受忽視,對政治的獨立判斷能力會下降。
激發學生議政熱誠開拓視野由中山大學門校友會主辦,澳門基金會,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贊助的第四屆「兩岸四地大學生之公共治理與區域互動」論壇昨日上午9時30分假旅遊塔舉行,並邀請到中聯辦文化教育部青年處處長洪波,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黎振強,教青局局長代表、青年結社培訓暨輔導處處長陳旭偉,中山大學澳門校友會會長霍志釗,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大學澳門校友會榮譽會長梁玉華,香港中文大學澳門校友會會長崔寶峰等一眾嘉賓為活動剪綵揭幕。是次論壇邀得廣州中山大學,台灣國立中山大學,澳門大學,香港樹仁大學等機構的學者支持,就是次主題進行交流,並聆聽大學生的看法與建議。
霍志釗致詞辭表示,是次論壇以「資訊和網絡時代下之公共治理」為題,讓兩岸四地大學生與公共治理學者交流,激發學生公共管治及議政論政的熱誠與潛能,開拓他們的視野,同時今年亦繼續上屆論壇之舉辦理念,希望提升公共管理中廉政建設的認識,促進兩岸四地廉政的建設和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與論壇的學者,澳門大學政府公共行政學副教授蕭揚輝指出,青年人相對一般普羅大眾較有自主性,在使用網絡亦有較大優勢,所以對社會資訊的接收迅速,若能善加利用,對社會將有更多貢獻。但現時政府與青年人對社會發展的參與並不對稱,雖然青年人掌握大量資訊及知識,卻未必在決策過程中有相應位置,容易感到失望及被忽視。正常情況下,年輕一輩應該對政治有獨立自主的判斷,但在無力發聲,其素求又長期未能滿足的情況下,其判斷力會不升反降,更容易受同儕影響而有激烈行動。政府若想避免將來有發生此類情況,可在政策諮詢等方面增多吸引年輕人的元素,提供公共活動及議政平台,建立一個表達意見的空間,既可有效利用年輕人對資訊的優勢有效發展社會,又能提高民眾對施政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