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護理需求大籌備第二支服務隊 家居護養用者自付未適應
發佈時間:08/01/2014

資料來源: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3-10/25/content_848398.htm 

相關項目介紹:http://www.fmac.org.mo/emphasisProjects/showInfo_2537 


家居護養用者自付未適應

本報記者  曾玉英  報道


20140108144400637.png

護理人員悉心為服務使用者清理腳部傷口


20140108144308026.png

鄭月嬋(左)和黃愛蓮


病患護理需求大   籌備第二支服務隊


家居護養用者自付未適應

澳門基金會明愛家居護養服務去年十二月初啟動,首階段服務以明暉護養院為中心,向黑沙環、祐漢及馬場等區域輻射,為區內有需要居民提供廿四小時的家居照護服務,累計服務了七十個案。總結近一年的服務經驗,該項服務主任鄭月嬋等反映居民對此項全天候上門服務認識仍不多,且亦未太習慣“用者自付”的服務模式,但服務的照顧伙伴和社區服務銜接伙伴角色,卻廣受使用者認同。隨着服務需求增加,現正積極籌備第二支服務隊,預計明年投入服務,回應其他區域居民的需求。


廿四小時上門服務

鑒於本澳人口老化、需要高度照護服務人士不斷增加,但院舍照護名額嚴重不足,令不少需要照護居民得不到適切的服務。澳門基金會資助明愛二千一百萬元開展“澳門基金會明愛家居護養服務”,以廿四小時上門服務模式,首階段率先以明暉護養院為中心,向黑沙環、祐漢及馬場等區域輻射,提供區內有需要居民所需的照護服務。

    服務主任鄭月嬋、助理主任黃愛蓮表示,家居護養服務在本澳屬於新生服務,不少居民會將家居護養服務與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提供的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混淆,提出送飯、洗衣、家居清潔等服務申請。家居護養提供的是全天候上門照護服務,在接到服務申請後會上門做家居評估,協助患者家屬改善家居出入的無障礙配套,根據患者的健康狀況、社會資源、心理狀況、家屬作息時間制訂合適的照護計劃。不少長期病患的服務使用者經護理人員結合營養飲食、悉心專業護理照護後,長期困擾他們的大面積褥瘡問題,或手腳皮膚潰爛、手腳協調和活動能力等均得到較快的改善。


服務長期病患居多

服務啟動至今近一年,由兩名社工、兩名護士、一名物理治療師、一名職業治療師、十七名護理人員和三名行政人員組成的服務團隊,累計已服務了七十個案,獨居個案佔百分之十五,其餘八成半使用者與家人同住,且以長期病患長者居多,其中中風及高血壓患者均逾半,逾七成個案為患有三種以上疾病的長期病患者,還有一些失智症患者。這些個案大多數為剛做手術或中風治療後離院,但需要康復護理的病人,所需的高度照護服務包括傷口護理、壓瘡清洗、換片、洗澡、糖尿病護理、腹膜透析、尿管、胃管等造口護理、胃喉餵食等。


鄭月嬋等表示,雖然醫院有教家屬怎樣在家照護離院長者,但在沒有專業人士指導及家居環境不適合患者康復需要的情況下,家屬在臨床實務操作中難免會遇各種困難而影響照顧信心,外僱亦因長者康復期內出現病變增加工作量而請辭,令家人陷於無助。有了家居護養服務可廿四小時上門協助照護,不但可減輕照顧者的壓力,增強照護信心,亦讓他們有條件可投身職場,改善家庭經濟環境。


雖然服務深受使用者認同及好評,服務需求亦不斷增加,所以明愛現正積極籌備第二支服務隊,預計明年可投入服務。不過鄭月嬋等坦言,澳人對自費服務仍不太適應,儘管服務收費已遠低於院舍的服務收費,但對慣於享用免費服務的居民而言仍需時間接受。為減輕有困難服務使用者的經濟負擔,家居護養服務有半價的月費減免優惠,按每月上門次數分級減免收費。為善用服務資源,貧困服務使用者獲減免,但對於負擔得起的家庭,她們則希望“用者自付”。有關服務查詢可致電二八四三 • 七○○六。

本報記者  曾玉英  報道

 


家居護養服務幫到手


20140108144730067.png

嬌姐感謝家居護養服務可幫助自己續在社區生活


20140108144829491.png

鮑小姐


長期病患理壓瘡    獨居失明打胰島


家居護養服務幫到手

鮑母今年一月入院,是一名長期病患者。鮑小姐憶述,由於家人對臥床長者護理知識認知不足,以致母親背部出現壓瘡都未能及時發現。至其母入院時,壓瘡經醫生做清創後發現整個創面足足有餐碟般大,平日寡言的母親承受這麼大的傷痛,讓她心疼不已。快將出院時,醫生告誡其母的病情需一年半載才會有好轉,離院後需長期照料。因護理安老院未有床位,母親出院後自己還要工作無法照料,工人又不懂換藥,心急如焚,最後經上網搜尋找到了明愛家居護養服務。


鮑小姐表示,明愛接到其服務申請後即上門評估,五月底接受服務,如今壓瘡創面已收窄到只有水杯口大小,情況大為改善,讓她感到欣慰。她形容上門服務的護理人員手勢嫻熟,又用心關心長者,並能向其提供護理知識,服務時間還可彈性調整,讓她很滿意。最重要的是,母親身體出現一些疑難狀況時可隨時得到解答,不用自己“下下推去衛生中心問”,且還有日常查詢和社工服務,聯絡方便,收費也相對合理。故以十分為滿分,她為是項服務打八分。


六十八歲的嬌姐(化名)一九九○年因糖尿病上眼致盲,現獨居於祐漢區,現時每日均需打胰島素控制血糖,因失明出入不便兼年紀較大,只好申請家居護養服務,由護理人員每日定時上門為其打針兼量度血糖值,監控病情。她對此項服務及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甚滿意,認為服務幫輕自己很多,讓自己可安心地繼續在社區內生活。



助理員:助人更助家庭

20140108145315940.png

蘭 姐


20140108145518320.png

翠 儀


最配合原居安老   工作滿挑戰

助理員:助人更助家庭


蘭姐投身家居護養服務已十一個月,雖然護養服務被視為厭惡性工種,但她一點都不以為然,反而因自己的服務讓使用者臉上重現笑容而感到滿足。她坦言,看到服務使用者健康狀況日漸好轉,讓她感覺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且也在服務過程中學到了許多照顧不同健康狀況長者的護理知識,是很好的知識儲備,將來如身邊人需要照顧便可大派用場,所以對現在的工作很滿意,家人也相當支持,同事間更是合作無間。


翠儀是家居護養服務的社工,坦言家居護養這一新型服務模式給自己的工作帶來很大的挑戰,過程中也因居民不習慣購買服務而還有許多阻滯。但看着服務從零開始,到現在已累計服務了七十個案,已是不錯的變化。她指出,政府提出“原居安老”政策多年,卻不知如何支援落實。家居護養服務與落實此政策最對口,因服務需求急,服務回應必須快速,所以更加要求服務要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按服務輕重緩急,靈活安排。曾有個案多次急需服務均獲快速回應,受照顧長者雖已離世,但其家人仍會致電分享生活點滴,並希望加入義工隊伍,讓她感觸至深,原來自己所從事的服務幫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所以再難自己也會努力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