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協之友聯誼會為傳承愛國愛澳精神,增強市民的國家和民族觀念,於日前在會址舉行「從僑界角度看祖國發展成就」國情講座,邀請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僑聯副主席、澳門歸僑總會劉藝良會長,原澳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常委、仁協之友王彬成監事長,原澳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常委、仁協之友黎振強副理事長,與各界朋友一起分享僑界的歷史和現況。中聯辦協調部陶峻處長、徐思源副處長級助理,工聯、街總、婦聯、教育會、歸僑的長者及青協各界朋友,仁協負責人吳仕明、梁慶庭、招銀英等近九十人出席,氣氛熱烈。活動獲澳門基金會贊助。
首先,由黎振強介紹「僑」的定義,以適應性強、團結互助、愛國愛澳愛鄉、發揮橋樑作用的特點,生動講述澳門歸僑的歷史和現況。他們以不同國家歸僑成立分會,團結在歸僑總會的大家庭之下。通過舉辦《華人華僑聚濠江》品牌活動及出訪外國,宣傳澳門成功實施「一國兩制」。他說,從僑界角度看祖國發展,作為歸僑在海外生活過,都很有感觸。在外國總是被欺負,有政治動盪華人首先被針對。如果祖國強大,中國人就不會被欺負。
王彬成以印尼、柬埔寨、緬甸為例,同大家分享海外華僑歷史,分析了這幾個國家當時政局不穩,限制華人經商,排華事件時有發生。曾在六十年代,中國就派船接載了幾萬的難民回國,安置在廣東、廣西和福建一帶的華僑農場。他感概地說,過去排華多發生在東南亞國家,現在我們還要面對歐洲國家反華的復雜國際形勢。因此國家強大,對華人華僑都有好處。
劉藝良簡要地闡述了國家的僑務政策。他說,中國一直以來重視華僑,僑務工作的方針是積極穩妥,公開公正,有利於華人在當地生活,有利於發展與所在國的友好關係,有利於推進中國和平統一。並實行一視同仁、不得歧視、根據特點、適當照顧的方針。中國的僑務政策,不只是口頭講,而是通過法律制定。從一九五四年起的多部國策中,制定法律讓華僑利益得到保護。現在世界上有六千多萬華僑,不論在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前後、到改革開放三大階段,特別是今年疫情之下,華僑華人心繫祖國,捐錢和物資到海外採購物資,歸僑總會在年初包機送口罩到國內支持抗疫等。都充份肯定華僑愛國愛鄉,對祖國建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他指出,華人華僑的感人事跡很多,例如中國有多位知名的科學家,放棄在外國高薪厚職回國建設,體現華僑對祖國日益強大充滿信心。祖國有強大的基礎,華僑投資興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尤其是愛國之心讓人感受最深刻。目前,十九屆五中全會為國家未來發展描繪了藍圖,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策略,加強與大灣區合作指明了方向,中華民族統一大業前景廣闊。
招銀英理事長感謝三位嘉賓從歷史到現況精彩地分享華僑的感受。從他們的分享中充份說明,祖國建國七十一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人的獲得感、幸福感空前提高。中國人不管身處哪裡,炎黃子孫都為國家的發展成就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我們充滿信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指日可待!
消息來源:http://www.jornalvakio.com/news/view/id/408564
仁協之友會辦國情講座分享僑界歷史和現況
發佈時間:17/1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