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藝文界咸認為 澳門中西文化共生包容和諧
26/10/2011

  【本報消息】“第三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首設的“共話澳門”交流會,昨日上午九時在澳門科學館會議廳舉行,央視主持人馬東任主持,邀得兩岸四地與會人士對談,氣氛熱烈。普遍意見認為澳門地方不大,但文化與歷史有其獨特性,中西文化並存共生,也具多元的建築與語言符號,產生良好的文化碰撞。對於推廣傳統中華文化,具一定包容性,和諧氣氛更相融於生活。


王一川讚建築美


  大會邀得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一川、中國舞蹈家協會駐會副主席馮雙白、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香港東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總編輯寒山碧、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鍾怡以及全國文聯澳門委員、培正中學副校長郭敬文擔任交流會嘉賓。王一川讚賞澳門的中西文化建築很美,是理想的建築符號,於澳門以外難以找到或感受到。澳門屬移民城市,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共存一起,形成獨特的語言景觀,生活方式也各適其適。從澳門不同的宗教建築可見,多年來中西文化得到良性的碰撞與交流,令這小城更具魅力。


  寒山碧與在場人士回顧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澳門社會面貌,暢談了個人的濠江情懷與記憶。陳春霖以外來者的角度,闡述了個人對澳門城市發展的看法與觀感,相信透過不斷強化台澳合作關係,在文化交匯上繼續產生良性互動。馮雙白特別讚賞現職澳門演藝學院舞蹈學校藝術指導應萼定不平凡的藝術經歷,尤其他近年編導的舞劇《奔月》給予高度好評,認為這月亮的意象是充滿溫情的,藉舞蹈作品表達了對自由的無限嚮往。


資助政策新方向


  澳門代表鍾怡有感而發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采,很認同日後要宣傳推廣,和更好地善用新的科技,與時並進。澳基會作為推動澳門文化藝術長遠發展的部門,未來資助文化社團或推動文化類活動發展上會確立新的方向。澳門的中西文化背景下,推廣中華傳統文化有相當優勢,因城市文化裡有其包容性,可促使世界各地人士一同尊重我國的文化。


  郭敬文坦言連續參與了三屆藝術論壇,感受良多,進一步了解跨領域的文化碰撞。今屆首設“共話澳門”環節,讓兩岸四地與會者暢所欲言,尤其為澳門藝團帶來不少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