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黎振強出席 “2012亞洲教育論壇年會”講辭
24/09/2012

加大軟、硬體配套投入,拓展教育深度、廣度

    ——淺談澳門基金會支持內地教育事業的思路及措施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嘉賓:

  

  下午好!


  澳門基金會是亞洲教育論壇的發起單位之一,我是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黎振強。在座的各位都是聯合國或國家、地區主管、從事教育工作,或長期關注支持教育事業的專家學者,理論素養深厚,實踐經驗豐富,我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一起探討中國西部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問題。下面我代表澳門基金會,和各位分享一下澳門基金會支持內地教育事業的思路和措施。


  首先,我簡單介紹一下澳門基金會的性質和資金來源。澳門基金會是一行政、財政及財產自治的公法人,其宗旨為促進、發展和研究澳門的文化、社會、經濟、教育、科學、學術及慈善活動,以及旨在推廣澳門的各項活動。澳門基金會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澳門特區博彩專營公司毛收入1.6%的撥款、特區政府撥款、澳門特區內外的捐贈及其他法定收入。


  從澳門基金會的宗旨可以看出,發展教育、推廣澳門是澳門基金會的重要職責。多年來,除對澳門本地教育投放大量資源外,澳門基金會長期支持內地、亞洲及葡語系國家、地區的人才培養、教育交流工作。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繁榮穩定,離不開國家的關心和支持,澳門基金會有機會輔助特區政府參與國家建設,任務光榮、責無旁貸。本次亞洲教育論壇年會在成都舉辦,在這裡我就介紹一下澳門基金會支持內地,特別是支持西部教育的思路和措施。


   “加大軟、硬體配套投入,拓展教育深度、廣度”是澳門基金會對支持內地教育事業的基本思路,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


  首先,我講一下我們對內地教育硬體設施建設的資助工作:

澳門基金會一直配合特區政府推動對外交流合作。多年以來,澳門基金會對外援建總金額近7億澳門元,大部份與文化、教育領域建設及災後重建相關,其中約有5億元為支持四川災後援建項目,包括青城山宮觀古建築群落災後恢復重建、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館重建及三星堆博物館及三星堆遺址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其他援建約有2億元,包括支持內蒙古、新疆、雲南、貴州等西部地區的建設。


澳門基金會最近兩年對西部教育領域資助金額較大的項目包括:

1、2011年捐贈3仟萬元人民幣興建內蒙古興安盟圖書館;

2、2012年向新疆遠端教育建設提供資助資金1500萬元;

3、2012年撥款2800萬元人民幣,資助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展開購買合規格校車、學前教育培訓交流以及鄉村母嬰健康項目。 其中“安全校車”項目將涵蓋陝西省、甘肅省、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湖南省、河南省及寧夏回族自治區,為當地經濟有欠發達的地方學校配備安全校車40輛,以保障中小學生的通勤安全。“鄉村母嬰健康”專案,將為雲南及貴州兩省各建一所縣級婦幼保健院,幷為兩省各捐贈5輛救護車。


  澳門基金會對內地教育硬體設施建設的資助就簡單介紹到這裡。接下來我介紹一下澳門基金會所參與的文化普及、推廣工作:


  2012年澳門基金會和中國文化研究院合作開展《燦爛的中國文明》網站拓展計劃。該項目計劃將《燦爛的中國文明》網站打造為擁有300個專題、30,000餘網頁的世界最大中文中國文化知識知識網站,成為億萬同胞認識、認知、認同中華文化的最好平臺。此外,澳門基金會還與中國國家圖書館合作建設“中華尋根網”,開展全球華人家譜數碼化、網絡化工作。


  上述項目希望利用現代網絡、數碼科技,使文化推廣、普及工作突破地域界限和師資瓶頸,使內地邊遠省份及海外的學子,以更便捷的管道,獲得對中國文化知識的全面、系統瞭解,發揮弘揚中國文化、彰顯民族精神的作用。

最後,我介紹一下澳門基金會正在進行的面向內地的人才交流、培養工作:


  1、發放獎、助學金

和向亞洲學生發放獎學金一樣,澳門基金會每年向內地學生發放獎、助學金。2012年澳門基金會資助約100名內地學生在澳門就讀高等教育課程,其中就包括10名四川學生特別助學金的學生。四川學生特別助學金是澳門基金會為幫助四川省地震災區學生升學及減輕其家庭負擔而特別設立的,部份學生已於今年完成學士課程畢業。


  2、搭建教育交流平臺和人才展示平臺

除直接資助學生就讀外,澳門基金會亦參與多項搭建教育交流平臺和人才展示平臺的項目。如前述澳門基金會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合作的“學前教育培訓交流”計劃,將安排澳門與內地學前教育工作者每年作培訓及交流,地點初步選定為北京、澳門、上海和西安,為期5年,預計參與人數將達200人。


  此外,澳門基金會還與多家內地機構合作舉辦“大學生新媒體創意作品大賽暨創意人才扶持計劃”活動,幫助優秀創意人才學習深造、就業創業,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有關澳門基金會對內地教育的支持工作就介紹到這裡。綜上所述,澳門基金會對能參與國家建設,支持西部人才培養及教育事業發展深感榮幸,希望未來繼續拓展合作管道,互利互惠,使有關合作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民族的振興盡一份力。


謝謝大家!